close

一直到最近,我才知道為什麼台灣的卡奴這麼多
信用卡的原意,本來只是方便的付款工具而已
傳到台灣卻被加入了「無擔保貸款」的功能
(無擔保貸款:一般來說跟銀行貸款是需要抵押東西的
基於風險,無抵押品的貸款利率會比較高)

幾年前,信用卡跟現金卡在台灣開始推行的時候
各家銀行為了搶食大餅,紛紛放低辦卡門檻
也不介意客戶辦了好幾張,對於信用額度也給得很大方
成了「雙卡風暴」的引線

接著,銀行為了賺放款的利息
對客戶鼓吹「信用卡借款」
也就是放款超過信用額度,以後再慢慢攤還
先消費後付款是多麼的美好,錢不夠,沒關係,銀行幫你墊
於是在引線上點了火

未曾經歷過的人可能無法想像背卡債到翻不了身有多麼嚴重
如果一個人有一張以上的卡,每張額度都剛好是還款能力界限之內
光是這樣,只要刷滿兩張,就有可能還不完
更何況如果都超刷呢?

又再加上,不想讓信用破產所以從新卡借錢還舊卡的債
求得苟延殘喘,卻沒想到錢滾錢、利滾利
還的錢沒有利息長得快,背的債就只會增加

很多人不了解複利的可怕
以房貸為例,600萬的貸款,3%的利息,貸30年攤還
有人知道,這樣子利息是多少嗎?
331萬!!
佔了當初貸款額的一半,也就是說總共要還931萬

那信用卡的利息是多少?
19% !!
當貸款總額沒有減少(甚至增加),欠的數字只是從A卡搬到B卡的時候
唯一在流逝的只有時間
高利率加上時間的催化,疊成高不見頂的恐怖債務

然後「轟」的一聲,炸彈爆了,山垮了
欠錢的人自知再也還不出錢來,躲躲藏藏
發錢的銀行連本金都收不回來,造成直接虧損
可以說是銀行和卡奴「兩敗俱傷」
這就是「雙卡風暴」

那時造成的洞,至今都還填不平
卡奴依舊生不如死,銀行的收益都用來付打不完的呆帳
結果後來政府推出了「債務協商」
欠款的人跟銀行商量將金額打個折,多少還一點,慢慢還

但是,水深火熱的人依然很多
於是政府提出降低信用卡利率到12.5%
贊成的人認為,都是吸血的銀行造就了痛苦的卡奴,是時候制約一下
反對的人認為,卡奴過度消費,自業自得,為甚麼要修法幫他們

卡奴有兩種人
礙於生活困境不得不靠信用卡借錢度日的人
以及,愛慕虛榮過度消費刷爆變卡奴的人
事實上,沒有人知道兩者的數字各是多少

然而,我覺得會造成今天的局面
都是因為讓信用卡做無擔保、超額的貸款
再加上銀行貪得無厭、無限制的發卡放款
又有「部分」持卡人不了解信用卡的正確使用方式
沒有理財觀念、沒有自制能力,造成了外界對「卡債族」的印象不佳

所以,每次推出政策要拯救這些沉淪在卡債的人
正反方意見總是辯論得很激烈
因為這是一個盤根錯節、沒有答案的無底洞
不管怎麼做,都不可能徹底的解決問題

唯一的方法就是讓信用卡回歸到原本的機制:有多少用多少的「付款工具」
日後就不必再重複這可怕的輪迴

所以,我個人是贊成政府修法將利率下調到12.5%
這樣可以促使銀行做正確的風險控管
審慎發卡、不誘導客戶過度消費

但是,我不贊成溯及既往,將已發生的債務降低利率
以前的債務應該要走原本該走的路「債務協商」
畢竟,已欠下的錢(即使是不得已)、已享受過的消費,不可能當作沒發生過
但是可以找一個傷害不那麼大的方法讓雙方都有活路

最後,強調再強調的
使用信用卡不可超過還款能力(即使有很高的額度)
刷卡消費其實等同於現金消費,只是錢比較晚付
但事實證明刷卡比較容易被淡忘,所以必須更加慎重考慮

好,不專業金融講座就講到這裡,下課!

*註一:本文可能會有部分細節有誤(但大方向是對的),請多包涵
*註二:我知道有本書叫「塑膠鴉片」是在說信用卡
   但我沒有深究此議題的意願,所以目前不會去看
*註三:我沒有要支持銀行或卡奴任何一方,只是覺得「欠債還錢」是數字問題
   在這件事上不能說「要不是銀行/卡奴OOOO否則也不會XXXX」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romheav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